國內工業機器人如何突破低端過剩,邁向中高端?
“工匠精神、技術協同、創新人才”這是福建永越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越智能”)總經理陳逢章,一個見證了中國工業機器人十幾年發展的80后心中的藥方。
圖為永越自動化激光自動切割機器人系統
代工?這是對機器人的看扁
說到機器人,“機器換人”的思路和做法已經普遍形成。“機器代工?機器換人?我覺得這是對機器人的一種看扁。”陳逢章坦率地說。他認為,正是這種思維,導致了很多國內機器人生產企業只是按照預先編制的程序設計開發機器人,讓它們進行簡單重復的運動,“這不是機器人,是機械手”他說。
“簡單的代工模式導致了機器人領域的門檻降低,2011年,我創辦福州永越自動化工程有限公司時,全國大約有400家機器人制造、服務企業,如今這個數字已經超過4000家。但這4000家所謂‘制造業皇冠頂端明珠’的機器人企業中,大概只有5%的企業年產值能夠上億元,也只有20%的企業年產值能夠在2000萬元以上。”在陳逢章看來,就是因為門檻較低,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為薄弱,導致了規模、體量都偏小。
在業界,普遍將機器人產業鏈分成上中下三個層次:上游是核心零部件,主要是減速機和控制系統,相當于機器人的“大腦”;中游是機器人本體,即機器人的“身體”;下游則是系統集成商,依賴上游和中游的核心設備做集成品。而在陳逢章的字典里,不管是上中下游,都需要把“工匠精神”擺在第一位。他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重慶大學軟件工程研究生畢業后,他先后就職于興林自動化設備、艾格賽爾噴涂設備、上海ABB等工業機器人相關的大型企業,做現場、做技術、做維護、做工程管理,他幾乎把工業機器人的研發、生產流水線都干了個遍。有了這樣的積累,他才于2011年創辦永越智能,開啟創業之路。也是因為“工匠精神”,永越在創辦后的幾年內,一直只專注于他和團隊人員最熟悉的“機器人自動噴涂系統的開發設計與應用”。從一開始,永越智能就把機器人的重點定位在“代工”之外,他們希望通過機器人來提高應用行業生產線每一個步驟的精準度、智能化,從而推動行業進步。因此,他們把目標定位在上游的控制系統。
“師夷長技以自強”,在創辦初期,永越智能代理日本安川涂裝及工業機器人、法國艾格賽爾噴涂工具等,然后開始慢慢根據客戶的要求,提供咨詢、設計、制造、安裝、調試、服務等完整的系統解決方案,這也就進入了行業的“下游”。在這基礎上,公司又陸續組建電氣自動化部、機械應用部、技術研發部等,針對噴涂機器人系統的各個環節,進行全方位的研發,慢慢向“上游”前進。軟件方面,永越智能先后獲得了噴涂系統、往復機噴涂系統、機器人自動噴涂系統等多個軟件著作權;系統方面,永越智能先后開發了噴涂工件自動識別系統、涂料自動混合系統等,并獲得國家授權實用新型專利;設備方面,永越智能先后取得了自動轉換旋轉臺、兩軸自動取件移栽機、防撞無氣噴槍支架等多項專利。在這些新技術、新應用、新產品的配合下,永越智能在行業內的名氣越來越大,客戶越來越多。2016年,永越智能安裝的工業機器人超過70臺,產值突破了2000萬元,進入了行業前20%行列。
圖為永越智能機器人參展2016年第十四屆6?18。
“混編”夯實創新基礎
2015年,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正準備著手引進一名工業機器人研究人才。當時,陳逢章和他的永越智能在行業內已經小有名氣,在福州技術市場一位朋友的介紹下,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組隊到永越智能考察。這次考察,讓陳逢章成了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人才混編”的第一人,他被聘為該院先進制造技術集成研究所的特聘研究員,成為首位以企業老總身份進入該院的研究人員。
“企業老總到科研院所當研究人員,科研院所的科學家與企業技術人員組成‘混編團隊’,基礎科技研究更符合市場需求,更有利于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陳逢章說。
工業機器人是一個橫跨多學科的集成應用,大量的基礎研究是企業不具備的,有了中科院海西院這個大“靠山”,永越智能在基礎研究和多學科創新協作上,一路坦途。永越智能開始全方位與中科院海西院展開產學研合作,聯合該院林文雄團隊的“激光微納”科研成果,開發出應用在噴涂機器人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激光微納制造陶瓷噴嘴。與進口的金屬噴嘴比較,這種噴嘴耐磨性提高,徑深比更好,壽命提升,成本下降。和該院楊健團隊合作,永越智能將高功率光纖激光器應用于工業機器人的激光切割、焊接,切割、焊接的效率和精度都大幅提升,系統集成技術位居國內先進水平,為高端制造提供裝備支撐。永越智能一直在研發虛擬制造和仿真設計這項只有德國、以色列、美國等少數國家擁有的機器人技術,和中科院海西院周盛宗團隊合作后,永越智能成功了,雙方聯合在公共控制平臺基礎上自主開發機器人控制系統,控制精度大幅提升,實現了離線編程、虛擬仿真,大大縮短自動化生產線現場調試時間,并取得國家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及專利11項。
圖為永越智參展2016年第十四屆6?18獲青睞
走進“6?18”,打開一扇“新門”
2016年,中科院海西院組團設獨立專館亮相第十四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簡稱“6?18”)展會,永越智能這個“混編”兵與該院的“正規軍”們同臺亮相。
在“6?18”上,永越智能的機器人不僅吸引著觀眾的眼球,也收獲了福建省招標采購集團和“6?18”產業股權投資基金的青睞。展會甫一結束,省招標集團和“6?18”基金的負責人就登門拜訪,詳細考察了解。在完成盡職調查后,省招標集團和“6?18”基金很快做出了決定:一起投資入股永越智能。
陳逢章戲言:“機會果然是會從天而降的。參展6?18,原想的只是單純提升企業知名度,沒想到一下子讓公司有了國企背景、基金背景。”
福建省招標采購集團作為我省15家省管企業之一,是全國名列前茅、省內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技術咨詢服務企業,它的入股,絕不限于為公司帶去充裕的項目啟動資金這一點。更重要的是為永越智能打開了一扇發展的“新門”。省招標集團權屬的信息技術公司、經緯測繪公司、檢測公司、智能養護公司等,在人才和技術的儲備方面與永越智能有著不少的互補協作,通過資源的整合,永越智能將與他們聯合開發“視覺自動識別系統”等,以迎接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
如今的永越智能,獲得了高新技術企業認證、軟件高新技術企業認證,是國內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技術的領先者,已經和安川機器人、ABB、西門子自動化等國際知名公司形成戰略合作關系,同時承擔了安川在福建地區的機器人售后技術服務業務。公司開發的智能裝備自動化噴涂技術、靜電旋杯噴涂系統等已在眾泰汽車、長安汽車、福建奔馳等眾多企業成功應用。今年第一季度,永越智能已安裝機器人35臺,根據目前的合同估算,今年將突破150臺,實現產值超億元,從而進入行業前5%系列。
圖為永越自動化在第十四屆6?18上展示工業機器人技術產業化
未來已來:邁大步摘明珠
對于永越智能下一步的發展,陳逢章有著清晰的規劃。
首先,加強人才的引進。有了中科院海西院的支撐,永越智能還不滿足,畢竟工業機器人的上游開發工作需要更多的人才。陳逢章和他的團隊最近正在到處招攬人才,他們最希望的是能夠有一些在不同制造行業有著三五年工作經驗的工程師加入。
其次,進一步拓寬應用領域。在汽車工業領域,永越智能將繼續做深做精,在噴漆、自動碼垛、搬運、焊接、裝配等的基礎上,深化車底涂膠機器人、粉末噴漆、小配件噴漆等。而結合福建的制造業升級,永越智能希望能夠在制鞋、衛浴這兩個領域有所突破。目前,公司已經和安踏、九牧等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將共同研究開發,探討機器人與鞋服、衛浴潔具生產等行業的結合。針對我省中小企業多的特點,永越智能計劃參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適時開展機器人租賃業務。
“更重要的是,我們一定要向行業的中上游繼續努力,結合人工智能、視覺自動識別等技術的控制系統,我們已經取得了較大的突破,而機器人本體的核心技術儲備也差不多完成了,我們想盡快實現機器人本體的自主生產。”這是陳逢章目前最為看重的。
未來的“人工智能”時代正加速向我們走來,永越智能已經準備好了,踩“風口”攻“關口”,它希望有朝一日能與ABB、KUKA、發那科、安川這全球工業機器人四大企業共飛揚。